作者:结构
对于“公共事物或人物”的价值判断,可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事实的认知问题即是否如实;二就是道德评价。
设“X”为一公共事物或人物,如果甲说“X很好”,那么这个“好”,自然是甲的态度,这个态度表明甲希望X继续存在或发生,这就是这个价值判断的实质含义。
但是,X作为一个公共事件,其社会功能效果是客观且唯一的。而这效果客观上又分为可能的两种,一,对大多数人有益;二,仅对少数人有益。如果甲认为X的客观效果是“二”,且自己又属于那个少数,那么甲的这个价值判断就有道德问题,即不道德。如果甲明明认为X仅对自己在内的少数有益,但在论证自己的那个价值判断时,却说成是因为对大多数有益,那么这个道德问题更严重(因为其中包含了撒谎)。在这里,甲的那个价值判断中的道德问题与客观上的X的功能是“一”还是“二”,没有关系,也就是说,甲的道德败坏,不是其认知能力决定的。
如果一个公共事物客观上仅对少数有益,而一个人又以为是对大多数人有益而拥护之,同样不是这个认知决定了其道德观,其认知只是决定了其道德观的具体应用。
所以说,虽然认知的事实判断会影响到价值判断,但人的价值判断的根本依据,不是认知,而是他早已潜在的既定的道德观。
价值观,道德意识,是先天的模式,只要一个人以为某事符合了他的某价值模式和道德观,他就会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该事物,至于该事物事实上是不是真如其所认为或期待的那样,那是另一回事,如果哪天其发现自己的认知是错的,那也仅是认知的错,他不会因为自己那认知的错误而去修改自己的价值观。
.
认知不决定价值观本身
版主: 楚在边
Re: 认知不决定价值观本身
这就像一个人喜欢吃糖,他以为某坨东西是糖,就吃,如果结果那不是糖甚至苦涩之极,这就是认知的错,即他喜欢吃糖的德性仍旧。只是这种认知的验证很快,而对有些对象的认知就是长期的了,比如社会制度,各种主义。
有些认知,需要全体付出血和泪的代价,如果他们普遍的理性认知水品低的话。
。
有些认知,需要全体付出血和泪的代价,如果他们普遍的理性认知水品低的话。
。
Re: 认知不决定价值观本身
认知仅决定人选择情感价值所依附的现实对象,而情感价值之所以依附某对象,是人们认为那对象“已经”,或者“将会”给自己某种欣慰和满足。
。
。
在线用户
用户浏览此论坛: 没有注册用户 和 3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