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一说起袁世凯的罪过来,就是指责他是所谓的“窃国大盗”,所谓的“复辟帝制”。那么我想问问大家的是,打天下、坐天下是不是一种“窃国”?而“复辟帝制”就真的错了吗?
我曾经思考过一件事,如果朝鲜(参考它邻居的事情)至今真的是君主制,那么那种个人独裁、斯大林主义式的邪恶还会发生吗?或者说权力斗争还会那么残酷吗?至少,如果它的邻居搞了君主制,还会不会搞什么灵魂革命、文化革命呢?有实而无名的独裁专制,我始终认为危害要比真正的君主制大,甚至大得多。
我经常说1913年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孙文及其党羽的捣乱,袁世凯还会那么肆无忌惮和大权独揽吗?不见得!正是有鉴于乱党作祟,所以袁世凯出于稳定局面计,就不能不走向个人独裁。
袁世凯的权力具备了一定的法理基础,首先他传承自于满清的合法授权,然后在法理上他也具备了一定依据。而更为关键的是,他是当时的中国最为强势的人物,时值国家巨大转型,不需要一个强势人物来掌舵吗?不然就要秩序大乱,起码边疆危机要大爆发。而且袁世凯有的是具体的国家建设经验,甚至说他是非常开明的,他来出任国家元首,几乎是不二人选!
后来袁世凯幻想成为皇帝,他的确有一定的私心,至少迷信的他大概是想以登基称帝来“冲喜”吧,让自己家族的男丁摆脱难以活到60岁的魔咒——翻翻袁世凯的传记,这一点是有基本的依据的。
英、法这些先进国家在经历过革命的震荡以后,出现了君主复辟或者拿破仑称帝之类的事情,那么革命的中国能够完全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吗?而且在当时来看,同文同种、快速富强的日本,才是中国最理想的榜样,而日本是所谓的“君主立宪”(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天皇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何况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民众真的习惯没有皇帝的日子吗?而且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有无皇帝不是真正的要害,要害在于能不能推行君主立宪、虚君共和!
如果当时的中国还有皇帝,那么至少可以避免野心家们对最高权力的过度觊觎,避免一些过度残酷的权力斗争,君主也可以起到很大的社会矛盾的调解左右,甚至于君主可以制衡某些政治强权人物的独裁。
就是在称帝以前,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已经可以无限连任,而且还可以指定下一任总统,这跟皇帝有什么区别吗?
然而,袁世凯的确是错了,他错在对形势的错估,错在可能真的被儿子蒙蔽了。
如果袁世凯称帝,那么部下们就要对他下跪,这些是包括段祺瑞等很多北洋元老们都十分抵制的;尤其是当时的袁世凯需要外力尤其是日本的支持(当时是一战在激烈进行),如果日本表态不支持他称帝,那么袁世凯的失败是注定的。
秦晖教授曾经指出,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之所以不想再恢复君主制,其实正在于中国人是怕皇帝,而不是爱皇帝、敬皇帝,因为两千年来的皇权专制已经让皇帝的丑恶面目充分暴露(其实是制度造成的),一旦皇帝失势,百姓必定会痛打落水狗!保守主义如梁启超等人,也极力反对袁世凯称帝,而且袁世凯的威望似乎还不足以称帝——除非是国家通过合理方式推举他做皇帝。
这里就不再赘言了,总之我们今天对于历史的反思应该打破“革命”的政治正确,尤其是要深入反思1913年以后的所谓革命的合理性究竟在何处。
国民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吗?
【以下是网络即兴发言】
1913年孙文的瞎折腾我们就不说了,只说国民党有什么理由推翻北洋,军阀混战吗?腐败无能吗?国民党的新军阀混战规模更大,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也绝不次于北洋方面(段祺瑞吴佩孚黎元洪等都算比较廉洁),何况北洋诸公多有底线(冯玉祥这种北洋叛徒除外)。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国民党大搞孙文的个人崇拜,推崇党化教育,对于言论自由、教育自由的控制都远比北洋严厉。另外,北洋混战几年也会打出和平来,而且代价肯定比国民党小。
有人说国民党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更好,其实这个说法没有依据,比如说张作霖时代的东北发展极好,而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破坏力更大(不过30年代国民党各派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土匪之类开始受到沉重打击,这跟武器进步也有一定关系,但赤祸问题是北洋时期没有的)。
就算北洋时期经济发展是真的不如国民党时期,那也跟国际局势的变化等因素有关系,因为一战期间及其后造成了不小的震荡(一战时期日本和中国的工业都有大发展,但是后来英法等强势回归,造成一定冲击)。因为世界经济大萧条,所以30年代外资更热衷于来中国投资。
袁世凯称帝就一定错了吗?
在线用户
用户浏览此论坛: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1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