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闭上眼睛,月亮是否还存在?

头像
结构
帖子: 108
注册时间: 周六 9月 17, 2016 5:49 pm
联系:

当我们闭上眼睛,月亮是否还存在?

帖子结构 » 周四 9月 29, 2016 6:44 pm

作者:结构


(一),当我们闭上眼睛,月亮是否还存在?

  著名物理学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闭上眼睛,月亮是否还存在?(爱因斯坦是因反驳量子力学原理而提出的这个问题)显然,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月亮仍然存在。

   我想,如果爱因斯坦所询问的不是月亮而是别的什么,比如"节日天空中的烟火",那么,我们闭上眼睛,烟火是否还存在?聪明的人就会说,刚闭眼时,烟火还存在,但不久就不存在了。

  我们知道,别说月亮,根据物理学原理,连太阳也不会永远存在啊,所以,这不光是一个闭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闭眼多久的问题。实际上,即使我们不闭眼,我们的观察也不见得就正确,比如,对于每秒闪耀24次的光亮,我们就会说那光亮一直存在,当然这就是错误的,因为在每秒钟之内就有24个时刻中并没有光亮存在。

  那么,我们显然不能再泛泛而论地问,面对一个对象,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它还存在与否,而只能这么问:面对一个对象甲,如果我们闭上眼睛经历一个时段X后,它还存在吗?

  显然,这样一来,所谓存在的问题就已经转化为了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知识告诉你,事物甲的形态的恒定期是A,那么就有:

  1,如果A〉X,那么我们就说,在我们闭上眼睛的时段X内,甲仍然是存在的;
  2,如果A〈X,那么我们就说,当我们闭上眼睛经历时段X后,甲就不存在了。

  所谓"存在",是一种信仰,信仰既有知识性的,也有宗教性的。但就判断现实中的事物的存在与否而言,它都是知识性的判断。比如,我们出远门时,既使与亲人一时失去了任何联系,我们仍然相信他们存在,如果你出远门的时间不至于超过年迈的老人还能健在的那段生命时期的话。这就是知识导致信仰继而决定着我们如何去判断事物的“存在”问题。

  世界上任何能叫出名字的东西包括微观的电子,中子,夸克,等几乎都是一些可观察和测量的现象,形态。尽管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互支撑关系或者不同层次的事物之间往往会构成因果关系,从而表现为一定的“秩序(特定关系,规律)”,因而有“世界是网”一说。但实际上,所谓秩序,仅相对人和生命而言才有意义,因为,如果脱离生命的需要而言,一个乱七八糟或毫无恒定规律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眼中的井井有条的世界就没有了区别,或者说,这种区别没有意义,甚至,去感知和言说这种区别都成了多余。

  一切道理因生命而成立,比如,辣椒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我是湖南人;草地是必需的,因为有牛羊;空气和水是必要的,因为有生命。但只要你认为生命并不是宇宙的必须,那么任何事物顿时就都成为偶然,荒谬和滑稽。不仅由微观物质构成的任何宏观事物之形态(如太阳,地球,山,水。。。)会由此而显得没有必要,而且连同那些微观事物本身的形态(如原子,电子,夸克。。。)和功能的存在也同样会显得怪诞荒谬之极,比如说,如果不是上帝当初说要有光以及如果光不是生命的存在所需的话,谁能有其它理由说明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光以及会有光?

  既使生命是个偶然,但自从有生命后,世界就不再是偶然,因为生命(尤其是人)对周遭进行了把握,并把所把握到的东西叫做“世界”或“规律”,而所谓“规律”,只是“必然”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我们每天能直接感知到的对象毕竟非常有限,但我们仍然相信,整个所知世界包括天涯海角此时此刻都是存在的,于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不再局限于他当下的直观,而是他(所确信的)的整个知识系统,即“信以知为前提”。

  我想,如果爱因斯坦是企图借这个问题的提出,来思考哲学认识论甚至本体论的问题的话,也许这样提出问题会更明确:


(二)当整个人类不复存在,月亮还存在吗?

  我们经常看到人去世,他们去世后,我们看到地球照样在转,世界上的其他丝毫不变,于是我们也相信,当自己不复存在后,当下这个模样的世界也仍然存在着。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遗憾的是,这种观念是谬误,至少,我们要对“客观存在”这样的说法给予更严谨的含义。

  首先一个逻辑问题就是,个别人的离去(逝世),不等于整个人类消失,那么从“个别人的离去并不导致世界的消失”,推论不出“整个人类消失后,这个世界仍然存在”。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眼睛就没有光和色,没有鼻子,就没有臭和香,至于导致光,色,香,臭等等的原因,无论它们是什么(比如说光子,分子等),并不等于光,色,香,臭等本身,就像木头不等于火。

  实际上,没有了人,就没有了当前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模样的世界。当然,这也就是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哪怕是最后一个人,那么现在我们所能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就仍然存在---------该“存在”由这唯一的人所承担并体验。可见,相对于人,世界不是存在的,而是发生的,因人的存在而发生,就像灯泡由正负两极的接通而产生光亮。或者我们这样说:世界不是一个作为生命的我们的“对象”,而就是我们生命自身的展现。

  结论是:至少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直观层面看,它决不是客观存在着的,如果“客观”的意思就是“(可以脱离人而)自在”的话。我们可以说,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完全是一种仅属人类的主观样式,我们之所以说它是客观的,不是说它可以脱离人而存在,而是说,只要你是人,你就必然地,不得不生发出这样一个唯一样式的世界,比如,在同样波长的光电子A作用下,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同样的光色感B。显然,这个光色感B,就不是一种客观的东西而恰恰是一种主观形式的东西,之所以说它客观,只是因为人的某些共同性(知觉方式和能力)无一例外,而且人自身也违抗不了。

  一旦人类不存在,世界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是不能验证的,如果所谓验证,只能由人来验证的话。那么,一旦人类不存在,世界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可不可以想象或论证?也许你会说,同样不能,因为想象和论证也只能是人的行为------精神行为。但我认为,验证和想象还是有区别的,所谓验证,验证者和所验证的东西(在这里,所验证的东西即“世界”)得同时存在,但这种状况显然和“讨论一个没有人的世界的状态”是自相矛盾的,然而,想象则是可能的,精神想象的东西不受时空限制,因而,对于思考“一个没有人的世界的状态”问题,我们以推理和想象来描绘它就是可行的,而本篇文字则正是如此。

  世界就像接力棒,靠生生死死的人类的接替而运转,存在。人在,世界就在。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仍然存在,但前提是,你的想象中不能有任何当下你作为人所具有的任何现实的感知内容,包括可爱的月亮。但是,在人的感知内容之外,你可以任意想象-------也许,那才是真正的不依人的感知而存在的客观世界------彼岸世界。

  这篇文字应该不是幻想小说。如果说我文中所否定的仅是人的直观感知层面的世界的客观性,而并没有否定科学理性意义上的世界的外在性,客观独立性,那么就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科学理性意义上的世界是否就是客观存在的?

(待续)


回到 “结构”

在线用户

用户浏览此论坛: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3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