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与制度的真假命题

一般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现象之分析批判和展望。

版主: 高隐

四号
帖子: 14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13, 2017 8:19 am

素质与制度的真假命题

帖子四号 » 周五 4月 07, 2017 4:33 pm

2014年8月26日,天涯亚洲版和台版新月集,出了一期讨论集,题目就是《文化与制度》。与会的都是学有专长的天涯资深网友,讨论内容极为丰富精彩。那一期并有豆瓣网友给于一个有意思的评论,这里就不再加于赘述。

  其实文化与制度孰重,每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习惯于保守的人,都会认为文化是一切的根本,而这个文化根本产生下的人,也就是社会素质,他们认为素质决定了最大多数的范围,也就是什么样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建立什么样的政府。这些都是整体社会之善或社会之恶展现出来的结果,亦既种瓜得瓜,种豆则豆。

  制度论者则认为,制度才是人文素质的根本。什么样的制度,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文及社会现象。甚且所有的经济发展,无一不和这个制度有所关联。就算是同一民族,但在不同制度下,也会产生明显差异。这个只要拿朝鲜和韩国,东德和西德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这中间的关联性如何。这也可以引申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制度,产生什么样的人民。

  那么到底是制度影响社会,还是社会影响制度?在上世纪台湾学者「丁肇中」,这位物理学的天才荣获诺贝尔奖时,台湾社会为之欢腾。但台大社会学学者「叶启正」却发了一篇文章,大泼台湾社会冷水。文章主旨指陈,一个台湾学术人员,需要远渡重洋到海外发展,才能获得国际肯定的学术地位和成果,这绝非台湾社会的光荣,而是台湾社会的耻辱,因为台湾无法替这优秀的学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学术环境,这怎能是台湾社会的荣耀?荣耀的是「丁肇中」本人,是美国社会。

  那么美国社会是怎么来的?是人文素质让他们产生民主或专制?还是民主制度,让他们社会更蓬勃发展?!要厘清这个并不困难。实际上我们只要把民主或专制做个比较,再拿实证作为比较,就可以清楚的理解中间的因果和中间的道理所在。

  什么是专制?顾名思义,专制意旨这个国家大略区分为两个阶层,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而且这个统治集团基本是封闭式的,也就是这个统治菁英集团,是没有流通性的。这里,我们只要举大名鼎鼎的东朝鲜和古巴等等,都可以知道,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是由前任指派的,是属于集团内部尊贵血统的。而这部种统治集团统治,主要靠强而有力的机器,比如宣传机构,比如警察,比如军队。这些舆论倡导,强大暴力机器,有效的维系国家秩序和统治者的地位屹立不摇。

  而民主制度,从统治集团菁英定义来说,他是流动的,社会任何阶层都有可能成为统治菁英。国家政治维系是要靠民意同意和理性多元协商,没办法用强而有力的舆论倡导,也无法使用军队警察来胁迫人民接受不同意的施政方针。政府必须由人民领导,政治是民意的体现,政府则是民意的工具和实行机构。这个大家只要看英国脱欧公投就可以清楚,卡麦蓉首相说的,英国的人民决定英国的国家前途,虽然这个民意与英国政府和英国执政的工党意见相反,但首相只能接受,并因为政见不被选民接受,黯然辞职。

  那么再来看看专制与民主政治的政府施政有何本质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专制政府的架构组织为何,并怎样建立他的权力架构。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专制体系是个封闭式的菁英体系,他的统治菁英集团是不流动的,不对外开放的。在这个系统下,血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要素,能上位的,能力显然不如血统来得重要。这点只要看看20世纪到21世纪专制国家就可以知道。由于专制政体的菁英不像民主社会,是开放的,所以他必须要从统治集团内部中,寻找可靠的团伙。而维系这个可靠性,往往是忠心比能力和道德更为重要。谁能过贯彻领袖意识,让领袖的政治力获的贯彻,比对政务和公权的掌握,在政制中更为重要 (为了获得团队的支持与效忠,那么适度的权力分赃和资源分配是需要的。)。如果大家不忘记,中国历史中许多太监监军,并不是说太监有很强的军事能力,而是在于统治者眼中,太监比军中大将更忠心于皇帝,因为统治者明了,这些太监只能依靠皇帝获得权力和荣华富贵,而大臣或大将则不是,他们有时可能抵触皇帝的命令,无法惯彻上位者的命令指示。

  而民主则不是,民主制度下的统治精英系统是流通的,任何人都有可能跃上统治最上位的权力宝座。在民主国家,三级贫户可以当上总统,黑人可以在白人社会当上总统,他不需要出生贵族,需要的是对政治的兴趣和从政欲望。在这个当中,只要他够努力,够聪明,就能从各种政治领域中获得政党提名,和选民支持。

  由于选民是上帝,所以任何政治人物,都必须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建立政绩,获得选民认同和好感。这点恰和专制体制极为不同,专制的统治菁英是要向他的统治集团和领导人展是他的效忠,和对统治任务的贯彻执行力。而民主国家的政治人物,则是要对选民表达忠心,和对公权运作能力,能不能解决民众切身问题上去获得实绩,这是一个对上和向下的分野。

  所以民主政治,需要和选民沟通,获得民意支持。政治理想,需要向选民阐述,让选民认同。如果选民不认同,那么只好黯然下台。这次英国脱欧,英国首相卡麦蓉除了向选民恭喜外,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为自己的政策担负政治责任。

  那么专制国家呢?专制国家与民主最大差异之一,除了政治精英的封闭获开放差异外,最大差别是专制必须依靠来获得统治的正当性。因此专制国家的信息必须是封闭性的,唯有封闭,才能保证的成功率不被打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最常见的学讲话,效忠领袖,贯彻领袖讯示等等。这点和民主国家的信息透明,政府不能控制人民思想或言论自由等,有这显着的差异。民主国家,执政精英为有效解释自己的政策,必须透过各种管道,和理性多元的对话,来化解各方歧见。甚至为发展民生,鼓励人民创意和发展,多元的教育,和引进外来先进思想,都是必须的。这也可以常见民主国家,为何较能应对任何经济危机的主因。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暂不探讨民主国家的经济比较。事实上大家只要去看看专制时期的南韩,和东德,对照民主后的现在德国旧东德地区和民主后的韩国,就可以比较出两者间的差异。甚至生产力被一定程度释放出来的中国,和生产力被桎梏时期的中国,就不难比较出来。而是就这两者之间的政治制度,探讨所谓的素质论者常说的,是人民素质影响政治制度,还是政治制度影响人民的素质。

  这里我们只要举一个简单例子,不须要引经据典作为解说既可明了,「素质论」的说法是“真”的命题或“假”的命题。

  假设素质论的命题为真,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两个小孩,作为命题推论。首先我们假设一个知识被封锁,视野被封锁,从小就出生在黑暗空间的小孩,和一个从小受良好教育,被培养有宽宏世界观的小孩来对比,这两个小孩将来的发展。一个是文盲,一个是知识青年。试问哪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想这个例子是无需要任何聪明才智就可以简单得到答案的。

  素质与制度,专制与民主,实际上的关键无非在于统治者希望他治下的人民是奴隶型态,或则不是奴隶型态而决定的。民主制度也可能透过各种型态转变为实质的专制制度。因此那种民主,或所谓的拉美民主制度,基本是带有专制性质的。比如菲律宾在马可仕统治时期的那种民主,实际上是马可仕的一人独裁国家,但形式上同样具有民主的外表。真正的民主是选民意识能获得真正展现的民主,那才叫民主制度。拿这种专制内核的假民主来讽刺所谓的民主制度,实际上与讽刺专制本身没有差别。

  至于所谓的素质影响制度,不过是专制的洗脑用。所以说什么制度下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是受社会影响而改变,而去适应的。这也正好呼应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适者不一定是优秀的,有时被淘汰的,反而是优秀的。)改变制度,才能改变人的素质,这样的命题才是真确的。

回到 “社会”

在线用户

用户浏览此论坛: 没有注册用户 和 2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