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到 社会文明观念和动物保护; 「亚洲文化」不是虐待动物的借口)

发表回复

确认码
输入您在图片中看到的字符,不需要区分大小写。

BBCode 禁止
表情 禁止

主题浏览
   

展开视图 主题浏览: 转载:(从「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到 社会文明观念和动物保护; 「亚洲文化」不是虐待动物的借口)

Re: 转载:(从「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到 社会文明观念和动物保护; 「亚洲文化」不是虐待动物的借口)

帖子结构 » 周四 11月 03, 2016 11:14 am

英国哲学家傑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200多年前这样写道,关於动物,“问题不是‘它们能理性思考吗?’,也不是‘它们能说话吗’,而是‘它们能感知折磨吗?’”
=========================
说得好。
所有动物的肢体表情就是心灵所在的铁证。高贵,不在于智,在于心。

转载:(从「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到 社会文明观念和动物保护; 「亚洲文化」不是虐待动物的借口)

帖子老弟 » 周日 10月 30, 2016 8:35 pm

时报看中国:「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住在中国商场里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中文网
狄雨霏 DIDI KIRSTEN TATLOW《纽约时报》驻京记者October 26, 2016

北京——中国南方的一家购物中心里,一头叫披萨(Pizza)的北极熊踱步经过玻璃饲养箱里的冰川壁画。在人工照明下,他摇了摇乱蓬蓬的头,趴在一个通风孔旁边,用鼻子感受外面的世界。

中国动物福利倡导人士表示,所有这些都是难受不适的表现。週二当天,他们呼籲广东省长朱小丹将披萨转移到更合适的环境中。披萨生活的那个玻璃饲养箱位於广东省广州市的正佳广场。来自48个动物保护组织的倡导人士在给朱小丹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披萨成了「世上最悲伤的北极熊」。

他们接著表示希望「广东政府关闭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数以百计的动物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包括北极狼和白鲸,分佈在商场的多个楼层。在这家零售百货商场里,除了这些动物外还有一个面向孩子的电玩遊戏厅、一个3D电影院、一家超市和国内外多个著名服装品牌。中庭的自动扶梯两旁贴著广告,宣传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和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的产品,以及麵馆和咖啡厅。

活动人士称,披萨的处境反映了中国的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随著更多人因为更便宜、更方便而转向电商,商场为吸引顾客而展览野生动物。

週二当天,在北京的一场新闻发佈会上,四个动物福利组织的代表向记者展示的照片显示,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商场外,有人在手机促销中使用了一头大象。在北京另一家商场,消费500元人民币以上的购物者可与海狮互动。他们说,河北省石家莊正在酝酿一个和正佳类似的「小型动物园」。

「动物值得享有更好的待遇,而不是被关在玻璃盒子里吸引消费者,里面几乎什麽都没有,」濒危物种基金(Endangered Species Fund)的胡春梅说。「这表明完全没有考虑它们的幸福。」

在北京,商场有时候会将松鼠、鹦鹉、美洲鸵和山羊,以及猫和狗等家畜关在笼子或玻璃箱里展览。午饭时间,它们周围可能会聚集起里叁层外叁层的人群。

本週收到置评请求时,正佳广场水族馆为自己受到的指责进行了辩护。对该商场的批评声已传遍全世界。最近,英格兰约克郡野生公园(Yorkshire Wildlife Park)表示愿意接收披萨。但水族馆愤愤不平地拒绝了这一提议。「披萨非常健康,」水族馆在通过电子邮件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并接著表示水族馆致力於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将动物福利和这些社会效益完全分离。」声明称水族馆和中国或世界上的其他设施并不二致,并表示有130名专业人士照顾那几百只动物。声明还表示,称披萨生活环境简陋的新闻报导歪曲事实,已被提交给当局,毫不隐晦地警告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

从中国新闻媒体上的报导来看,披萨颇受消费者的欢迎。高峰期每天有数千人去那里自拍和敲玻璃。

国际人道协会(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的发言人温迪•希金斯(Wendy Higgins)表示,像北极熊这样的野生动物需要广阔的自然栖息地,才能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它们的生活环境太独特。它们是栖息地特别广阔的动物,被关起来後它们的状态很快便会开始下滑,」希金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披萨每一天都是独自度过,没有地方可以藏身,只能接受拍打玻璃和拍照的人的围观,」她说。

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会长秦肖娜表示,商场管理层指责活动人士听命於外国人是对中国民众和中国文化的侮辱。「他们说,『你是在用西方观点』反对我们,」秦肖娜说。「但别忘了我们中国有『敬天阌物』的传统。」「因为经济竞争,我们倒退了,」导致最近几十年,虐待动物——还有人——的现象普遍,她说。「我们希望恢复传统。」

对於这场为保护正佳广场的动物而进行的运动背後的动力,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的於红梅同样认为:「这不是外国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传统。」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便没有动物福利法。《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生效,并於今年7月得到修订,但该法准许出於商业目的捕捉和饲养野生动物,并且允许将野生动物用於公共展出和表演。2009年,将保护扩大至宠物、家畜和实验室动物的反动物虐待动物法草案出台,但该草案尚未获得通过。诸如玉林狗肉节这样的事件仍会吸引媒体的关注。

週二当天,记者致电位於广州的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置评,电话均无人接听。



中国百万人联署请愿要求解救「最悲伤北极熊」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 2016年 10月 28日

中国有超过100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把南方城市广州正佳广场海洋馆内的北极熊「比萨」转移到别处。

有动物专家指,比萨可能有精神低落的迹象。

此前被媒体称作「最悲伤北极熊」的比萨被圈养在正佳广场的「极地海洋世界」内。动物保护组织近日发佈的视频显示,比萨被困於一个玻璃缸中,并且反覆用力甩头,在狭小的空间内来回跑动。

国际人道协会(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组织指,新发佈的视频显示,比萨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典型行为,比如甩头和反覆走动,这是沮丧和精神低落的證据」。

该组织以及另外叁个中国动物保护组织在周二(10月25日)举行新闻发佈会,呼籲正佳广场关闭海洋馆。

参与举办记者会的组织之一大连市微善爱护动物协会的创始人於红梅在周二表示,购物广场不是展览动物的地方。

叁岁的比萨在今年较早前受到中外媒体关注,一段视频显示它坐在人工製造的狭小玻璃缸内「眼泪汪汪」,参观的遊客则在玻璃外用手机自拍,在互联网和各大媒体上引起广泛争议,它被称为「世上最悲伤北极熊」。

正佳广场一直拒绝将北极熊转移到其他地方,声称海洋馆的运营方式合法。

BBC驻北京记者杉丽雅(Celia Hatton)报道说,儘管有声誉良好的动物庇护所愿意提供帮助,这家购物广场仍然拒绝放手转送北极熊——他们声称自己没有违反中国法律,而他们没说错。

中国少有的动物权益保护法规大部分都只适用於濒危动物。

有动物行为专家警告,如果比萨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它可能会因为压力和抑鬱而开始伤害自己。

9月,英国野生动物公园约克郡野生公园(Yorkshire Wildlife Park)曾表示,愿意将「比萨」接收到英国唐克斯特,为它提供一个环境合适的新家,但正佳广场拒绝接受,声称「没有必要让境外组织介入」。

据路透社报道,正佳广场否认比萨的生存环境与动物保护组织的报告一致,併发佈了自己的视频,显示北极熊在海洋馆中游泳。正佳广场还向路透社声称,150平方的玻璃缸符合中国法律对相关展示的规定。正佳广场位於广州市中心天河区繁华地带,商场内的海洋馆於今年一月开业,馆内有鲸鱼、海豹和北极狐等极地动物,但狭小的商场内圈养大量极地动物,并且人工环境被指非自然,从开业起即引发争议。另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商场还在进一步筹建室内动物园,目前正在环评公示阶段。


透视中国:社会文明观念和动物保护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
2016年 7月 27日

中国修订和凖备明年实施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折射出有关野生动物的福利保护的社会文明观念的争议。

专业媒体人士现在常说: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近日,广州商业娱乐购物中心正佳广场内设的「海洋世界」的一只孤独的北极熊的照片和视频受到世界各国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这只原本应该在大自然的广阔冰雪天地、或者人工模仿的自然保护环境裏生存的北极熊被囚在「酷热难当的广州」正佳广场「一个展位不到40平方米,由水泥板、水池和餵食处组成」的狭小空间裏,每天成千上万的遊客包括儿童来看它,「很多遊客拍打玻璃」,用闪光拍照,所以这只熊被称为「世界上最忧伤的北极熊」。

对希望利用北极熊商业价值的正佳广场「海洋世界」来说,这只北极熊其实造成了公关危机。很多方面人士纷纷批评其为了金钱虐待动物。「海洋馆」方面的负责人回应极力證明他们如何「悉心照料」这只北极熊,如何在其饮食等方面花费巨款等。

但动物保护人士指出,真正的保护是让野生动物回归大自然,而不是不顾它们自然生活环境需要拿它们用来饲养观赏娱乐。

他们还指出,这种展览对儿童来说是一种什麽样的教育,是否「动物就是供人类娱乐的」?甚至,人类作为强者是否就有欺负弱者(动物)的天性?是否需要保护动物福利?

这一事件再度反应出就中国修订和凖备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争议焦点之一:对动物是保护还是利用?

娱乐的文明水平

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深邃哲学思想也有时被简单用来阐述人和自然环境包括动物的一种和谐状态,这种状态是世界文明追求的目标。

综观人类和动物关係的历史,人们的娱乐观文明和进步是逐步的:古罗马时代角鬥场裏人们追求的娱乐方式是观看兇猛动物相互廝杀,甚至是奴隶和人之间的血腥搏鬥。

人类社会多年来不仅忽略动物福利,甚至对同类人都缺乏同情和尊重。比如即使是到了20世纪初期,在美国废除黑奴制多年後,竟然也还有种族主义者把一名非洲黑人当作动物关入动物园公开展览,在受到社会各界有道德的人士的批评之际,仍有不少观众把这种没有人性的事情当作娱乐,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娱乐和文明水平之低下。

今天在西方,特别是欧洲,野生动物保护和福利问题经过立法和教育深入人心,动物保护组织也比比皆是,其中一些甚至走向极端。动物福利和保护则进入了决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马戏团裏强制利用野生动物表演等商业行为都被法律禁止。

在中国,随著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近年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上升,但对於野生动物(特别是来自国外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保护还是利用

由於气候变化和人为捕杀,北极熊已经成为一种生存受到威胁的物种。美国、加拿大、俄国、丹麦和挪威5个北极圈国家1973年就签署了除了科学和保护目的,禁止捕杀和捕捉北极熊的国际条约。在上述国家裏,北极熊在他们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西方国家的儿童读物裏,北极熊属於憨厚可爱的动物,如同熊猫。

在象牙、虎骨、犀牛问题上受到国际批评压力的中国决定修订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以顺应国际潮流。一些专家认为,新修订并将在2017年开始实施的新法对虐待动物等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更明确加以限制和禁止,体现出进步;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新法修订草案甚至强调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完全违背中国政府中央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会拖中国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後腿,成为一部「使反劲」的法律。

广州商场裏的北极熊就成了这样一个例子:法律是否应该允许利用野生动物赚钱?是否需要注意动物的福利?广州以餐饮娱乐和购物为目的的大商场利用野生动物北极熊赚钱,按照中国的法律,也是经过省部级官员的批准。商场因此赚来的金钱应该是巨大的,从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述看,至少已经有上百万人慕名而来。但广州的有关方面可能忽略的是,这种部分集团或个人的盈利,和由此将付出的道义及名誉的代价哪个更大?谁来承担後者?

「世界最悲伤的北极熊」带来的宣传危机和负面效应,则不仅是广州这个「文明城市」承担,全中国都可能要为这个商场付出沉重的、「虐待野生动物」的名誉代价:中国花费巨资在美国时代广场做的国家形像宣传片的内容不知发挥了多少影响,但从各国际媒体网民关注程度来看,这「世界最悲伤的北极熊」的烦躁、悲哀的形像倒是一下子让人难以忘怀。

也许很多国际民众不知道广州在哪裏,但他们知道这只可怜的北极熊被关在中国某个商场狭小的空间裏,每天还被无数的人拍著玻璃、用闪光拍照。


「亚洲文化」不是虐待动物的借口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中文网
DIDI KIRSTEN TATLOW 2013年3月11日
翻译:张薇、张亮亮

北京——英国哲学家傑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200多年前这样写道,关於动物,“问题不是‘它们能理性思考吗?’,也不是‘它们能说话吗’,而是‘它们能感知折磨吗?’”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缺乏动物福利立法似乎有悖常理。(其它有些地方亦是如此,儘管在亚洲,台湾、香港和菲律宾已因其动物保护法规而备受讚扬。)他们说,中国是区域及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动机,是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家园,在这样一个国家,面对着大量经常发生的虐待动物事件,人数不断增多的动物保护人士依然在等待着动物保护法的出台。

美国政治学教授、国际人道协会(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中国政策专家李坚强(Peter Li)在在线环保杂誌《中外对话》(chinadialogue)发表的一份新报告中预测,中国终将出台这类保护法,不过他不认为会很快看到这一天。他在题为《中国动物保护,希望在年青一代》的文章中说道:“我知道中国的动物保护立法短期内不会有。”

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中国於2009年9月公布了第一部全面的动物福利法《中国动物保护法》的草案。新华社上个月末称,这部法律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法律。“自2009年之後,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法律方面的进展。”总部位於香港的非政府组织“亚洲动物基金”(Animals Asia)的中国区发言人张小海(Toby Zhang)说。

与此同时,对动物的虐待还在继续。

文章援引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廖侃的话称,每年,中国有1500万动物被用在科学研究中。

新华社写道,“近些年,动物的可怜遭遇已经激起了公众的愤慨,以至於像南昌小动物保护协会这样的组织出现大幅增长。”

张小海表示赞同。“民间人士施加了巨大压力,呼籲做出改变,”他说。他指向那些普通市民经常开展的“动物援救”行动,包括本月初在重庆市发生的一起援救事件。这些动物通常是在被送往市场或餐馆出售的途中获救。

情况相当糟糕。以下是从亚洲动物基金的报告《朋友......还是食物?》(Friends… or Food?)中截取的一段章节,内容与中国的狗只交易有关。它让你读起来很不快。

总部位於香港的非政府组织亚洲动物基金在全球都设有办公室,据该组织透露,这些狗来自规模不到200只的小型饲养场。当準备好被卖到市场时,它们被塞进笼子里,经历“一段往往长达数日的漫长卡车旅程,整个旅程中,动物们不能自由接触食物或饮水,只是偶尔有人给它们用水管草率地浇浇水,以防止脱水死亡情况发生。”

抵达批发市场之後,“司机们爬到堆积如山的笼子上,把一个个笼子扔到几米开外的水泥地面上,而这种做法会伤及惊恐万分的狗儿的四肢、爪子和头脸。”

“狗贩子用粗糙的金属钳夹住喘不上气的猫狗的颈部(有时候因为失了準头,钳子被捅到它们的软齶上),之後,狗贩子要麽把它们塞入大笼子里称重之後出售,要麽把它们卸下来圈入围栏。一旦踏上坚硬的地面,这些瑟瑟发抖的动物就会开始大小便、把头完全埋入围栏中的水碗里以求一解几日来的乾渴,痛苦的停止显然让它们松了一口气,并希望自己的噩梦就此结束。”

然而,“它们的解脱稍纵即逝。顾客们会走过来选择受害者,钳子再一次夹向它们的颈部。嚎叫的动物随後被重击打死。在其他吓坏了的狗们面前,狗贩子用一件类似棒球棒的器具,照着它们的头就是一下。

“悲惨的是,一次击打的力度不足以让这些可怜的动物长时间地失去知觉。此时此刻,它们在痛苦和迷惑中委屈地咆哮着,血和黏液从它们的口鼻中湧出,它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重击。”

为什麽?这里有一个烹饪方面的原因。

“有人说这样做是因为,屠夫想让狗儿心跳加快,这样在最後一刻血液就会迅速湧出,他们认为这样会让肉的味道更好。在这种血腥杀戮发生的时候,其他的狗和猫都在旁边看着,它们知道自己很快也将会被拖出去杀死。”

人们怎麽能够容忍这种行为呢?

亚洲动物基金的文章写道:“亚洲并不是唯一一个虐待动物的地方:全世界的工业化养殖场、皮草行业、狩猎运动和动物实验都在虐待动物,其做法令人髮指。

“但这些行为在西方通常是在远离公众视野的地方进行的,而在亚洲,人们则更加公开地虐待动物,并因此招致了更多关注与批评。

“动物福利在亚洲很多地方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因此确保大家能团结起来给予动物可能得到的最好保护,十分重要,”该基金文章写道。

国际人道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李坚强表示,其中还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

他称,“与中国其他利益团体相比,动物保护人士并不太为政府所注意,因为他们不会给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直接威胁。”

然而,与中国所有的非政府组织(NGO)一样,动物保护人士也遭到怀疑并受到监控。李坚强称,官方“并不准备要解除对动物保护类非政府组织的註册限制”。

这一激烈争论会继续下去。“亚洲文化”是允许动物受折磨的借口吗?或者就像边沁所说的,难道意识到动物在受苦是唯一一个人类需要更好地对待动物的原因吗?

亚洲动物基金在其报道中引用了一名韩国动物权益活动人士的话称:“文化经常被用来作为对伤害视而不见的借口,亚洲和西方的人们会束手旁观,并常常利用文化相对主义来安抚自己的良知。”

“诚然,我们认为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一些行为(比如奴隶制和同类相食)是要被摒弃的,而不是把它们视为‘文化’,并据此要求人们去尊重它们。”

页首